+-
浅谈基督徒与爱国

基督徒是一群相信耶稣是基督(拯救者),并甘心情愿效法耶稣的样式去生活的人;爱国则是一个人感受到从这个国家而来的爱,自然而然所生发出来的情感。那么,基督徒与爱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?

首先,“基督徒”与“爱国”并无矛盾,这一点可以从以色列历史上众多的先知和使徒的身上看到,也可以直接从耶稣基督的行事为人中发现。

摩西是旧约中最为重要的先知之一,他是一位爱国者的典范。摩西生为以色列人,却长于埃及王宫,为法老女儿所养,贵为王子。不过,当他得知自己以色列人的身份后,爱国之情油然而生,40岁之龄的他竟不惜为救一以色列人而杀死埃及人,身世由此暴露,被迫逃亡至旷野,牧羊40年之久。后来,他又以80岁之龄重返埃及,成功带领数以百万计的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奴役。如此之人,不可谓不爱国。

大卫更是爱国的典范。他早年曾以一牧童的身份,为了祖国对抗敌国菲利士的巨人歌利亚,并且成功将之击败。后来,他成为以色列国的将军,却因功劳太大而遭到国王的嫉妒,因此不得不流亡他国。即使身在他国,大卫仍未忘记自己的祖国,当他所寄居之国攻打以色列时,他从未参与。后来,大卫终回故土,并成为一国之君,使得以色列国极其强盛,被后世誉为“大卫的国度”。

耶稣生为犹太人,从其生活处事之中,也可以看出他对祖国的深爱甚至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。例如,耶稣曾对一个非犹太妇女如此说:“我奉差遣,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……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。”(太15:24、26)此外,他吩咐门徒传福音时,也说过类似的话:“外邦人的路,你们不要走;撒玛利亚人的城,你们不要进。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。”(太10:5-6)甚至,当耶稣被钉十字架时,仍为那些将他钉十字架的人祈祷:“父啊,赦免他们!因为他们所作的,他们不晓得。”(路23:34)

其次,基督徒“爱国”的表现可能会与众不同。这一点,我们可以从先知耶利米和约拿二人身上看到正反两方面的表现。

先知耶利米的爱国之心是不容否认的,在其所写的《哀歌》中,他说自己因为自己的国民而“眼中流泪,以致失明;心肠扰乱,肝胆涂地”(哀2:11),因为当时他的祖国遭到外族入侵,许多国民被掳至他方。不过,耶利米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奋起反抗,而是呼吁众人向敌人投降,因为他得到上帝的启示,明白上帝的旨意是要藉着这件悲剧使他的国民悔改,认识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错谬到了极点。

先知约拿也深爱着自己的祖国,以至于当他听到上帝的呼召,要他前往自己的敌国——亚述的首都尼尼微——传讲上帝要因着他们的罪恶而施行惩罚的消息时,他选择了拒绝和逃跑。当时,亚述这个国家拥有强大的实力,多次攻打以色列。约拿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,因此,当上帝吩咐他前往亚述传福音时,他有一种本能的抵抗。这或许是人之常情,然而,最终约拿并没有躲过上帝之手,而不得不前往尼尼微。令人吃惊的是,尼尼微城的人听到约拿所传达的信息后,从君王到百姓都禁食披麻悔改,以至于上帝后悔而没有倾覆尼尼微城。或许约拿未曾想到,正因着他向尼尼微人传讲上帝的旨意,才使得尼尼微人悔改,为以色列赢得暂时的和平。

蒙神喜悦的基督徒,几乎没有不爱自己的祖国的。尼希米即使身在外邦服侍帝王,仍不忘切切为祖国祈祷;以斯帖虽贵为王后,却愿意为了自己的祖国干冒被杀的风险;使徒保罗每到一个地方传福音,都先前往当地犹太人的会堂,甚至甘愿为“骨肉之亲”承受咒诅(罗9:3)……不过,基督徒爱国的方式,有时候可能与众不同,因为基督徒是一群效法基督的人,会首先思想耶稣基督的行为典范,并以合神心意的方式去爱国,而不仅仅是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思考问题、采取行动。这一点,在摩西和大卫的身上也是如此。摩西之爱以色列国的动力,乃是他“宁可与神的百姓同受苦害”,并“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财物更宝贵”(来11:25-26);大卫之所以敢于对抗巨人歌利亚,是因为他要“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以色列中有神”(撒上17:46)。

事实上,“基督徒”与“爱国”,这两者既无矛盾,也没有直接的关系。身为基督徒,这个名字本身就告诉他,要立志像基督的门徒那样生活——就是效法基督,过尽心尽意爱上帝,并且爱人如己的生活。而身为某个国家的人,如果从这个国家得到某些让自己感动的东西,自然会生发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;不过,若是一个人未能从他的祖国那里得到自己渴望之物,却想让他从内心深处发出爱国之情,那只能是缘木求鱼。

当然,若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之后,即使之前并不爱国,也会促使他生出爱国之情。因为,成为基督徒首先要看到那位用肉眼无法看到的上帝,看到耶稣基督为他牺牲在十字架上,然后效法基督过爱人如己的生活。如果一个人爱自己的邻舍,那就是爱他的祖国的最基本的表现,因为他的祖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,就是和他一样的祖国人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