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


提要




     

  
以斯拉记 ―― 恢复神的见证建殿


           以斯拉记,尼赫迈亚记要与哈该书,撒迦利亚书,玛拉基书同读;都是讲到被掳后从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与城墙。

  

           从本卷分段可见恢复的路线:

           一、恢复建殿是神定的日子,被掳70年后,古列王将下诏 (代下卅六21)

          (罗十一36) 一切事情的运转是出于神的发动;一切事情的建造是出于依靠神的能力;一切事情的结局是归于神的荣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二、祷告推动神激动波斯王古列王的心,下诏以色列人回耶路撒冷建殿。 一 1;赛四十五1~13(参但九章,尼一章)

     君王的心如同陇沟的水,在神手中随意流转(箴廿一1)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三、神激动人的心,响应天上来的呼召,甘心奉献财物,奉献自己离开世界,回耶路撒冷建殿。   一 5~ 二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 四、神预备献身的领袖耶书亚,所罗巴伯。  三 2(士五章)

           五、先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,回到十字架,联于主的死,奉献自己,向己死,向神活,唯有活祭才让神有通达的路。  三 3(罗十二1~2)

           六、守住棚节,盼望主的再来,献上燔祭,甘心奉献自己,守一切圣节,按神心意事奉神。  三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 七、准备材料,以基督的生命为建殿的材料。  三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 八、兴工建造,主的生命形成教会,各尽其职,联络为一体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。   三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 九、仇敌扰乱,进入争战,王压制停工16年。  四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 十、神兴起先知哈该传五篇信息,激励民起来恢复建造。(读哈该书)又兴起先知撒迦利亚传八个异象,四篇信息。  五章 (读撒迦利亚书)

           十一、圣殿建造完成,守逾越节,生命建造的事奉时刻不忘主为我们死,十字架是建造的路。   六章

           十二、56年以后,神兴起认识祂话的以斯拉,传扬神的命令,使民认识神,经历神。使他与尼赫迈亚搭配,成就神的工作。  七章

   以斯拉下功夫考究神的话,又以此教训以色列人,明白神的手引导,认识依靠地上的君王是羞耻,唯单单依靠神。

   以斯拉以神的忧伤而哀恸,哀恸的人有福了(太五4)。

   以基督的心为心,为此禁食祈祷,认罪悔改,求神光照,挽回神的同在。

   活泼运用神的话,如同二刃的利剑,刺透民的心,回转归向神。

   除去教会中的罪恶,与外邦女子通婚,是世界进入教会,让撒但有地步,有空间,有地位。

   以斯拉是站在教会破口处的勇士,堵住撒但进入的通道,让神有通达的道路。(参结廿二30)

   神为何使用以斯拉?下功夫读神话的人,又顺服神的引导,有福了,神必不轻看这个人。

  

本卷大纲:

        一、第一批百姓,归回耶路撒冷建殿  一~六章

        二、以斯拉回耶路撒冷,教导神的话  七~十章―― 张向晨《圣经六十六卷》

  

作者简介

以斯拉记.尼赫迈亚记.以斯帖记注释的作者麦康威博士,在爱尔兰出生并受教育。曾在剑桥大学研究现代语言学,特别精通旧约。其后来又在贝尔发斯特的皇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;现任布里斯托的圣三一学院的旧约讲师。

年代表

主前     五三九         古列在巴比伦掌权

       五三八         古列的上谕;在所罗巴伯领导下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首次回归耶路撒冷

       五三○         坎拜栖兹登基

       五二二         大利乌登基

       五一六         圣殿完成

       四八六         薛西斯登基

  约四八六至四八○ 以斯帖记事迹

       四六五         亚达薛西登基

       四五八         以斯拉抵耶路撒冷

       四四五         尼赫迈亚抵耶路撒冷

       四四四         耶路撒冷城墙完成

       四三三         尼赫迈亚返巴比伦

       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尼赫迈亚以后再度往耶路撒冷

以斯拉记及尼赫迈亚记绪论

{\section:topicid=104} 历史背景

历史志上下就在以斯拉─尼赫迈亚记的前面,其最后一段叙述犹大人民,因为不顺服上帝,遍地荒芜,耶路撒冷及其圣殿,遭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毁灭(主前五八七年),人民流亡国外。经过了一段时间,应验杰里迈亚所言上帝的话(廿五11-12),在美索不达米亚,兴起了一位新的王权,他看到时间成熟,适于让流亡在外的犹太人,返归故土,那时是在主前五三八年(代下卅六)。以斯拉─尼赫迈亚记明显地表明它们得自历代志下的提示,几乎一字不改复述代下最后两节的话(拉一1-3)。如果历代志下最后一章告诉我们上帝的怜悯,重新建立祂的百姓犹大,以斯拉─尼赫迈亚记显示给我们知道他们怎样归回,怎样在他们自己的本土获得新的机会作上帝的子民。

在以斯拉─尼赫迈亚记史迹后面,那时犹大遭遇到的事,在神学上有重要性的,与一般历史有关,因此有好多涉及非圣经的资料。我们知道在近东,主前一千年的一段时间内,朝代的兴替,接巴比伦的是波斯。巴比伦最后一位性情怪癖的拿波尼度(nabonidus)与波斯在政治上狡黠多智的古列之间,有局促不安,互不信任的结盟关系。古列利用拿波尼度上演的一场未能成功的似乎非流血政变,令自己成为广大的巴比伦土地唯一的继承者。大约十年左右以后,古列继任者坎拜栖兹(cambyses)征服埃及。这样说来,我们所谈的事迹大多是在波斯帝国时代,它是世界上我们所见最大的帝国之一。

在我们所讲的事迹中,古列是在波斯国王中,最重要的人物。这是因为圣经所描述的以色列民,应验先知的话,回归本土,以及相应的历史事实。古列对臣属的各国人民,采取的政策,和以前巴比伦的政策相反。他的『古列圆柱』(见以后拉一章的叙述)宣告他让各国人民返归本土,且将他们的神复安置在他们的庙宇中。就在巴比伦,他把拿波尼度一向忽略的马尔杜克(marduk)神,恢复他首要的地位。在波斯帝国各处,古列以传统的宗教情操,博取大众的支持。从历史来说,犹大从这政策,获益不少。

不过事实上,当时君王和现代政府一样,所做的很难使所有人都一样欢喜高兴。犹太人要在故土上获得安置,必然威胁到巴勒斯坦其它人的权势地位。这场景是这样设定的,先是所罗巴伯遭遇本土的冲突,接是尼赫迈亚。波斯国王所采取的政策,很明显的并非一贯护犹太人(参阅拉四23-24,亚达薛西王站在敌对犹大的一方),表示他们最终是为本国的安全和利益想。

{\section:topicid=105} 以斯拉和尼赫迈亚的事工

主前五三八年,对于我们的两卷书,是紧要关头,它们的影响延伸至百年以上的历史。我们书名上的角色,到第五世纪中叶,方才出现。很久以前,有重建圣殿的挣扎,中间数十年掺杂敌人的冲击,历史上几乎没有记录。

对于以斯拉和尼赫迈亚的事工,在日期上,引起很大的争论。依照我们书上的日期,以斯拉在主前四五八年到耶路撒冷,十三年(主前四四五年)之后,尼赫迈亚随至。二人合力参与尼赫迈亚记八至十章约的更新运动,及奉献新建的城墙(尼十二章)。因各种不同的理由(其中主要的二人回忆稍有出入,加上在次经里,叙述以斯拉─尼赫迈亚记相同事迹的以斯得拉一书(i esdras),其事迹的次序,显然不同),许多学者认为尼赫迈亚在以斯拉之先。两人的事工,也没有重复。这样以斯拉到耶路撒冷的日子是在主前三九八年,他的活动是在亚达薛西二世,不是亚达薛西一世的时候。

本书篇幅有限,且讨论这些问题也非本书的范围和目的。稍一提及已足。作者相信事迹的次序,当以两书中所言为准,因为它获得历史研究的支持;本书的注释,也就依照这两本书了。

{\section:topicid=106} 资料出处和作者

我们这二本书的主要来源是所谓以斯拉的『回忆录』(拉七至十章)及尼赫迈亚的『回忆录』(尼一至七章的大部分,十二至十三章的散片)。此外还有其它资料,大部分为帝国中心与外面省份的(犹大和撒玛利亚)书札往来,官府的名录及清单。这些在以后释经时,当再提及。以斯拉和尼赫迈亚明显地有条件接触到官方的文件(这是毫不希奇的,因为他们在政府中,有崇高的地位)。两书的最后作者,也可能自己可以取用官方的文件(特别是拉一至六章)。取用官方文件的明显影响是以斯拉记里部分内容用了亚兰文来写──波斯外交上官方文字(拉四8-六18;七12-26),不是如这两本书大部分及旧约一般书卷之用希伯来文。

以斯拉─尼赫迈亚记最后那一位作者是谁,不得而知。许多学者认为不是别人,就是历代志的作者,称他『记历代志者』!不过反对这种说法的人──认为 不能确定两位作者为谁──大有人在,且其势力日益增强。我们释经所采的立场,并不假定两书为同一作者。不过读者必须留意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由一位编者造成的(代下卅六22-23;拉一1-3),就是以斯拉─尼赫迈亚记乃接续历代志的合理性,并且他们之间,有好几点相同的主题(例如,建造圣殿对以色列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)。

{\section:topicid=107} 神学

我们这两卷书主要的信息,是上帝的百归回长久以前已应许给他们的土地(参照出廿三23以下),应验了杰里迈亚的预言。这社体有甚么新的成就(圣殿的重建,城墙的建造、奉献,以及对仇敌的胜利),都以感谢崇拜庆祝,来彰显上帝为其子民的行动。在被掳带来了一切怀疑之后,犹大的社体再被建立起立约子民的关系,重得历史上的土地──至少包括耶路撒冷的土地,作为恢复地位的印记。像在尼九至十章里更新约的仪式(重述上帝与百姓之间约的关系、再行奉献礼),古已有之,尼赫迈亚所行的,不过是最近发生的事。(参照书廿四;王下廿二至廿三)不但如此,而且由于其特殊的背景,在被掳期间造成的沮丧,上帝与以色列民的关系似乎断绝了。尼赫迈亚记的喜乐,在于恢复了对上帝应许的信心,使得国家命运好转,不论何事均锋芒毕露。被掳的影响,深深烙印在整体工作上,从一贯把犹大社体与 苟拉( gola)或『被掳』的词汇混为一谈可知。这词汇立刻引人注意一项事实,即上帝的子民现在正遭遇磨练,他们更须宣誓对上帝忠信,依赖祂的怜悯,继续与祂的子民交往,纵使他们从前背逆,约的关系是被确定了的。

这两书给人有一种强烈的感觉,上帝和祂百姓应有的关系,没有完全恢复。然而上帝帮助犹大从巴比伦手中获得拯救的伟大并未削弱,或者它证实了上帝对犹大的承担。以色列社体, 虽然受到磨炼,仍然一再犯罪(参阅拉九至十)。在所罗巴伯引导下,发生的事迹,并非上帝最终的话。『重建』并非已经重建好了,可以休息了;它乃是从圣经神学更广阔的层面去推敲,它是为上帝更大的行动作踏脚石,在这行动中上帝寻找遵守约而行的人,这心愿至终由拿撒勒人耶稣所成就。他是上帝自己,但就人性而言,他代表『以色列民』。

正是这被掳后重建的中间阶段情况,使 基督徒(他们对犹太圣殿、城墙、或就 视为一个国家的身分而言,并无多大兴趣)从这两卷书中得莫大的帮助。它们真正的重要性,并不在乎看得见的砖石和灰泥,乃是在乎上帝已经为祂的子民再次采取行动,并且 还要为祂的子民,采取更多的行动。――《每日研经丛书》


  

        



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