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见证文集 > 暗室之后

科举时代(3)

两兄弟非常紧张,形影不离,以壮胆量。 後来他们分开在两间考房里,就把各人的篮子放下。 考房像间小小的电话亭,每间内有一条狭木板当坐椅,墙上有壁亮放灯,还有一口钉挂篮于,另外又有一块木板,当桌子用。
到了规定的时候,考官们召集考员到空场上点名,并发给每员一份卷纸——就是考卷,只有这卷纸可以用,所以各人必须很小心地把考卷放在衣袋里。 天将晚的时候,考官们走到大门前,举行关门仪式,关上大门,再加封条,在三昼三夜之内,任何人任何原故都不能进出,这预示考试将要开始了。
在中间那座阁搂上,有位考官,打着锣把应考员生召集在大院里,大家望见他摇着一面旗,大声喊说:「喂! 死了的冤魂哪! 本届所有的应考员生们都在这里,现在有冤的可以报冤,有仇的可以报仇。」 应考员听了这喊声,不禁毛骨耸然,精神都紧张起来,有的恐惧战兢,几乎晕倒。 不久锣声又响了,考员们才各人回各人的考房。
这时有个公差打个大灯笼,灯笼上面写着试题,慢慢走过考棚;让每个考房的考员够时间看清楚试题,三昼三夜,考员无暇睡眠,也不能彼此交谈,监考官来回逡巡,预防考员作弊。
打锣吃饭的时候,考员都拿着自己的碗筷到大院里,那儿有一锅锅热腾腾冒着气的米粥,各人按量勺在碗里,稀呼呼地喝完,又各回考房。 考员事前经过长期的准备,添上心中的焦虑,再加上三昼夜聚精会神做文章,往往有人在这紧张严厉的气氛中死了的,他们的尸体都由一个秘密的门送出去。
文章做完,考员将姓名写在试卷附袋内的纸上,然後封密,将试卷交给试官,一俟试卷全部交完,这时才将已封的大门打开。 考员离院,个个精疲力竭,甚麽话都不愿说,只想急急觅地躺卧多为休息。 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,考员必须熟读精研四书五经,才能做得出题目。 考试官细阅每篇文章,鉴定了好坏,拟定了各试卷高低等级,送呈主考官作最後的决定之後,才将录取试卷的名袋开启,就将被录取者的名字依照等级公布,凡在榜上名列前茅的,主考官常予传见,并加勉励。 这种考试的制度,在我国已采用了一千多年。
一天,报录人拿着报帖来见祖母,上面写着的是我父亲的名字已经高中了。 祖母无钱打赏报喜的人,不得不拿件好衣裳到邻舍那里押点钱打赏报喜的人。 祖母和父亲都十分欢喜,只是伯父很失望,回到他的睡房大哭起来,但是一会儿又来了个报录人,报帖上写着伯父的名字,伯父也中了,祖母又拿件衣裳到邻舍抵押借钱赏给报喜的人。 这时全家非常高兴,做了点菜,虽是简简陋陋,却是兴高采烈,一同庆祝这个「大喜」!

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