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-
儿女安身立命,是对父母最大的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点击"品读时刻"免费订阅

儿女安身立命,是对父母最大的孝

作者:家国旺丨朗读:扎西德勒


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。“百善孝为先”。


儿女孝敬父母,是天职的秉承,良心的使然,使命的担当。


一个孝字,底蕴深厚,内涵丰富。


父母在不远游是为孝;常回家看看,多陪陪父母是为孝;为父母洗衣做饭捶背揉肩是为孝;父母生病精心照料陪护更为孝……历史上流传的24孝的故事,最具典型意义的孝。


无疑,这些孝都是应该传承光大和坚守的,特别《24孝故事》中的其人其事堪称精神典范,甚至称得上伟大。


但细细想来,这样的孝就是儿女对父母最大的孝、最好的孝吗?就是父母对儿女最欣慰、最期盼的孝吗?


其实不尽然,儿女对父母最大的孝,应该是:志存高远,安身立命!


志存高远,一目了然。



安身立命,就是生活有个好着落,精神有个好寄托。


这是天下父母,对儿女最欣慰、最深情的期盼。


这也是天下儿女,对父母最大的孝、最好的孝。


儿女对父母最起码、最基本的孝顺姑且不论,就拿24孝的典故来说,董永如果安身立命,还会"卖身葬父”吗;王祥如果安身立命,还会“卧冰求鲤"吗;吴猛如果安身立命,还用“恣蚊饱血"吗;仲由如果安身立命,还用的着“百里负米"吗;郭巨如果安身立命,还忍心“埋儿奉母"如此绝情吗……


说到底,这都是他们还没有安身立命,自顾不暇,别无选择,一个穷字惹的“祸”!



朋友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:


兄弟三人,老大是工人,下岗后日子过的拮据,老二是农民,在黄土地里刨食,生活过的比较艰辛,老三上学毕业后外出打拼,闯出了一片天地,生活过的比较优渥。


三兄弟对父母都很孝顺,每当老大老二给父母买些好吃好喝的,父母总是表情凝重地说:庄稼人有吃有喝的,添饱肚子就行了,你们挣点钱不容易,今后别花这些钱了。


老三每次给父母买东西,父母脸上笑开了花,嘴里不住地念叨:好好好,这些都是爹娘爱吃的,放下吧,放下吧。


两位老人向邻居说:老大老二,日子过的紧巴,一看到他们买的东西就心疼,吃到肚子里不如贴;老三家日子过的富裕,吃他买的东西心里如贴,心里踏实欢喜。


两位老人都是高寿走的,走时头脑都很清醒,抓住老大老二的手,眼神里充满着寄托和期盼;抓住老三的手,眼神里充满着欣慰和安然。


是啊,父母生育儿女很大的成分是防老,但儿女不能安身立命,拿什么让父母享福防老?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!



父母花那么大的心血培养儿女,还不是为了儿女长大有出息,能够安身立命,过上好日子,老来跟着儿女享享福?!


如果儿女有心,深入到父母的内心世界不难发现:


父母越老,他(她)所最关心的越不是自己,而是他(她)们的儿孙,关心儿孙过的日子和未来;


让他(她)们最揪心、最放心不下的是儿孙生活没个好着落;


最欣慰最自豪,向外人炫耀最多的是儿女安身立命过上了好生活!


由此可见,父母有福,依傍于儿女的安身立命;儿女的安身立命是父母之福的有力支撑。


儿女安身立命是对父母最大的孝,最好的孝;也是父母所欣慰的孝,期盼的孝。


至于那些穷而不仁,富而不孝的不肖子孙,另当别论。



愿我们做儿女的谨记:


只有自己过的好,才能有条件、有能力更好的孝敬父母,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好生活。


自己日子过的暗,孝心满满难如愿。


儿女安身立命当自强,方能尽情孝敬父母写华章!



*作者:家国旺,山东济宁人,职业军人。喜欢用军人的视角,军人的情怀,军营激情燃烧岁月的馈赠,书写人生走过的、在走的和未走的人生旅程。多篇诗歌、散文、杂文在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。

*朗读:扎西德勒,一个热爱生活的青海人。希望用声音来传递一切真善美。微信shoujife430895。

*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、转载、分享的内容、陈述、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,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,发布的文章、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。部分转载作品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。

投稿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合作交流微信(QQ)号:1400542440

希望你开心,

点个,让更多人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