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-
【泉源之声专栏】你孩子的好朋友

(图/Shutterstock)

你可以接受、允许你的孩子生气吗?也就是翘着高高嘴像挂猪肉的,或者眉头深锁脸臭臭的、甚至开始拳打脚踢、大声尖叫...。当下做父母的你通常会怎么反应呢?会问发生了什么事?还是直接禁止孩子因为生气而表现出的行为?或者你根本不喜欢小孩摆臭脸给你看,因为你觉得他没有资格生气?!

 

圣经中最常将怒气用来形容的对象不是任何人,而是我们的神,可见我们的神会生气,而且像烈火一样是不可轻易惹动祂的愤怒。回到我们的孩子身上,依着神的形象被造的我们及孩子,可以生气吗?可以有坏情绪吗?当然可以!我们的孩子不但可以生气,还需要父母亲理解、同理的生气。

 

被同理

“你们作父亲的,不要惹儿女的气,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。”(弗6:4)

 

圣经提醒做父母(长辈)的我们,不要惹孩子的气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想一想,当自己在心情很差、很想发脾气的时候,我们喜欢别人对我们说“你怎么嘴翘这么高,要卖猪肉吗?”“你脸很臭耶,处理一下好吗?”...或许他人是出于关心,但这对我们当下的情绪没有任何帮助,反而常常使我们怒火更甚。想一想,当你在心情不好的时候,你希望他人或另一半怎么回应你呢?“我知道你在生气,那我等你...”、“我们先暂停一下,等你处里好...”,或者默默在旁边陪你?

 

每个人都会有坏情绪,我们的孩子更是如此,因为他们从幼儿一直到青少年、成人,一路上不断的遇到跟他不一样的人、让他们跌跌撞撞的事物,孩子的情绪会不开心、心情不美丽真的很正常,而父母的角色在他们身上不单是权柄而已,更是他们完全信任、有全然安全感的家人,对孩子来说,他们的坏情绪可以带回家、可以被接纳,就更能够帮助他们走向下一步-坏情绪的表达。

 

 “ 回答柔和,使怒消退; 言语暴戾,触动怒气。”(箴15:1)

 

 同理孩子情绪的语言:“我知道你很生气,那你生气完再来跟我说,好吗?”

 

 “我知道刚刚某某做了某某事让你很生气,要是我也会生气。”

 

 “孩子,我等你。”....

 

被引导

“你们各人要......慢慢地动怒。”(雅1:19)

 

圣经上说慢慢的生气,但怒气一来常常都是以秒计算,怎么慢慢动怒呢?我知道很多的夫妻在生气时会彼此分开,寻找另一个让自己能比较平静下来的事物。比如说做菜、洗碗、洗衣服、听音乐、追剧、打电动(手游)、打球、读圣经、祷告...。不论是什么方法,任何没有伤害人(包括自己)的行为都是好的生气表达。所以坏情绪的表达不是只有言语,相反的,在情绪的当下通常适合非言语的发泄,而是透过一个人的喜好、兴趣来成为出口。 既然是动作、行为的表达方式,就很需要大人们的以身作则、示范回应。

 

我记得我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,我就常常在他面前用手抱胸、用脚跺地来表达我的生气,慢慢的一次又一次,孩子他开始了解到生气时尖叫、摔东西并不被接受,反而他需要在事后付出坏情绪坏表达的代价,但用妈妈的方式却是可以被接受的,并且每次都可以和平落幕。我们的孩子正在看我们(父母)怎么生气,如果我们会大吼大叫,我们的孩子就很难不用吼叫来表达生气,如果我们会摔东西、丢东西、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丢手中的物品来表达生气;相反的,让孩子跟着我们找出好的表达方式,或许是唱一首歌、或许是找一个生气角落、或许跺脚、抱胸、翘嘴...,任何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行为都是好的坏情绪表达。

 

被聆听

“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,慢慢的说......。”(雅1:19)

 

当下的情绪处理完了,剩下来就是贴近关系、拉近距离的动作—聆听。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权力,当然也有生气的理由,而当情绪过去后,知道孩子为什么生气也是重要的阶段,因为在这个阶段里不仅是父母更认识孩子的机会,更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爸妈愿意懂他们、愿意聆听他们,让他们在下一次的情绪里更信任父母的爱与教导。既是聆听,就不是管教阶段,在聆听孩子的过程中是快快的听,慢慢的说,意思是我们要先听懂孩子的心声,或许他刚刚因为生气打了人,我们也要聆听他打人的缘由,而不是立马否决、审断他的行为,让我们的“听”成为孩子“说”的出口,藉由这样的机会,让我们更认识孩子、赢得孩子的信任。

 

承担后果

当孩子被同理、被聆听,生气的情绪就越容易、越快速过去,但生气的程度跟孩子当下的反应,却还是需要他们自己来承担后果。比如说,孩子因为生气而打人,后续的道歉甚至赔偿,都需要孩子自己来承担后果,做父母的我们愿意聆听、了解,但我们不负担他们需要负起的责任;或是孩子因为生气而伤害了自己,父母同理孩子们的情绪,也为他们伤害自己感到难过,但却不因此让家规消失、让孩子为所欲为。

 

回到一开始所说的,孩子可以生气吗?当然可以。孩子的生气需要被同理、被引导、被聆听,而当生气的情绪表达不是可以被接受的时候,孩子就需要学习为自己承担后果,父母等于再次强化、引导孩子用可以被接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坏情绪。

 

教养一直都不是简单的事,处理孩子情绪更需要父母的智慧与成熟,好来引导、营造孩子有着高EQ的成长环境,进而成为一个能在任何情绪下都展现基督身量的门徒。祝福每一位父母们!

 

(文章授权/泉源之声-台南圣教会) 作者/周维音师母

诚挚的邀请每位读者以奉献来支持这份新闻媒体,并且为我们加油打气,让每一个神所赐福的事工,化为百倍千倍的祝福。谢谢您~(点此奉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