+-
浅谈清教徒讲道对当今教会的意义

一、引 言

清教徒运动是宗教改革运动在英国的延续,从威克里夫(1329-1384)到英国清教徒先驱丁道尔(1495-1536)、再到约翰诺克斯、约翰欧文、约翰班杨、巴克斯特,五月花号与克伦威尔的“新模范军”、最后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止,清教徒运动持续了近两个世纪,对基督教会及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在基督教教义上,清教徒站在加尔文与改革宗神学的立场上。并且在此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灵修与教牧神学。他们的这些努力对于当今的教会有巨大的意义。在本文中,我们要讨论清教徒的讲道学。相信这将对当今的中国教会讲台侍奉意义匪浅。

二、广受欢迎的清教徒讲道

在当下,很多教会采取了新型的崇拜模式。主要表现在,以各种形式唱诗歌、祷告时有乐器的伴奏、以舞蹈的形式赞美上帝。尽管这些方式有积极的意义,但这样做的后果是,有意无意中将讲道的重要性和价值贬低了。对于基督教而言,讲道永远应该是崇拜中最重要的部分,因为只有透过讲道才能全面地使人们认识到上帝的旨意。因此在这里,我们要讨论清教徒的讲道。首先是广受欢迎的清教徒的讲道。

有一次剑桥大学以马内利学院院长劳伦斯•卡得顿(Laurence Charderton)在他的故乡兰开郡讲道。他已经连续讲了两个小时。在他要结束讲道时,很多信徒向他说:“看在上帝的份上,先生,继续讲呀,继续讲。”托马斯•富勒在谈到亨利•斯密斯的讲道时说到:“许多素质很高的人会自带座位,我的意思是,他们用自己的两条腿站在通道里”。

从当时圣公会的角度来看,令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清教徒的讲道。圣公会的首要辩护人理查德•胡克(Richard Hooker)不情愿地承认,清教徒的讲道比圣公会教士的讲道更受欢迎。他写到:“我们观察到,他们的讲道大占优势;相比之下,其他方法都似乎使人昏昏欲睡,毫无效果。”他还形容:“无论何处,人们对他们的讲道都情有独钟,而对训道则冷如冰霜。” 那么,我们如何解释清教徒讲道的吸引力呢?

三、清教徒讲道广受欢迎的原因

(一) 敬虔

在清教徒运动时期,清教徒们特别强调传道人的敬虔。部分原因是要对抗当时圣公会中泛滥的一种倾向,就是许多教士把他们的职位当成一种谋生手段。甚至有人抱怨说:“多少人占据着教会治理的职位,却过着邪恶的生活,有着极不敬虔的行为。”一些圣公会教职人员的生活可以用“啤酒馆常客”、“被扑克牌和赌博所辖制”、“酒鬼和嫖客” 这样的词来形容。 可见清教徒极其憎恶不敬虔。

那么,何为敬虔?“敬虔”是指对上帝的敬畏与热爱。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说:“这样的人总是恐惧战兢,深怕自己远离神,或任意妄为地违背神的旨意……这人遏制自己的罪,不只是因为惧怕神的惩罚,也是因为他爱和敬畏神如父,敬拜和遵崇他如主,即使没有地狱,他仍然不敢激怒他。” 这样,“敬虔”就是对上帝的献身。关于敬虔的优先性,毕哲思说:“即使是尽责的父母、热心于教会事工的人、充满能力的基督代言人,或者是天才横溢的基督徒领袖,若不是敬虔的人,这一切皆属徒然”。

(二) 学识

“约翰•胡珀曾经调查了当时311位圣公会的教士,发现其中171位不能背诵十诫,33位不晓得在哪能找到十诫,30位说不出主祷文在圣经的什么地方,27位说不出该卷书的作者是谁,10位不能背诵主祷文。” 这样,教士的无知自然导致了信徒的无知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清教徒做出了回应。宣称“牧师必须讲道有学识”,并且认为“教会所有的悲剧中,没有比牧师一无所知,无话可说更悲惨的了。” 这样,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清教徒对教育如此地情有独钟,如,哈佛大学、耶鲁及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陆续在美国建立起来。

那么,对于清教徒来说,真知识的检验标准是什么?关于真知识的检验标准,清教徒认为首先是拥有一颗爱上帝的心。因为人若真正认识上帝,自然就“落在惊异、爱慕和颂赞” 的感受中,他必会爱上帝。真知识一定会引起对上帝的爱慕。其次是要凭着那些自认为认识上帝的人的品格作定准。 因为真知识必定会带出谦卑,也会带出圣洁与敬虔。

关于真知识的成果,清教徒认为首先是我们在主里的喜乐。真正认识上帝的人领会上帝的大爱,就一定充满喜乐。其次是他们会为了上帝的名大发热心,因而对失丧的灵魂充满怜悯。 

(三) 热诚

清教徒的讲道热情洋溢,其目标是影响听众,使信徒深感上帝的恩典,并出现生命的更新和生活的改变。清教徒巴克斯特很好地阐明了这一点:“除非真理深深地打动了人,否则人不太会愿意按照他所知的真理去行,同样,除非理论影响到了情感,否则他的灵魂不会享受真理的甘甜。理性不是灵魂的全部,因此不能完成全部工作。……理性必须获取真知,为意志做好准备;而意志必须接受真知,并将真知推荐给情感;情感是位于灵魂的最深层的。” 巴克斯特还说到:“假如我们的话语不够锋利,不能像钉子一样刺透人心,那么我们石头般的心会几乎没有感觉。” 因此,对于清教徒来说,讲道就像射箭,其目标不是越过人们的头顶,而是直入人们的心灵和良心。

斯托得在《讲道的艺术》中说到:“讲题与音调,内容与神情必须互相配合,否则不协调的怪相会惹人生厌。”  并强调热诚的态度是最能吸引和掌握听众注意力的途径。 可见,丰富的情感在讲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在这里,需要提出的是,讲道的感染力不是讲道者操控听众的结果,乃是圣灵充满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,讲道的功用不在于传授知识,乃是知识加上火热、加上生命、加上动力,打入信徒的心中,使之活泼起来。

(四)勇气

清教徒牧者是一群勇气十足的人。当苏格兰女王玛利听约翰•诺克斯的讲道时,会浑身发抖。因为她对他的讲道所感受的畏惧,远超过从英格兰来捕捉她下狱的兵丁的恐吓。

那么,清教徒的勇气从何而来?清教徒牧者们认为正确的讲道是讲解上帝的话,而非人的话。 清教徒因为敬畏上帝的缘故,并不害怕人的面子。一个敬畏上帝的人,在斥责并对那胆大妄为的罪人宣布审判时刚强壮胆。清教徒的这种态度,延续了旧约先知和耶稣基督,以及使徒的传统。

(五)谦卑

清教徒巴克斯特说到:“那位把骄傲的天使驱除天堂的神,又怎会喜悦一个骄傲的传道人呢?” 因为,骄傲会影响人们的表情、为人处世、言谈举止、思想顽固以及不思进取等。

当一个传道人骄傲自满,就会对自己的学习马虎大意。这样的传道人,就如巴克斯特说的那样,“他们在讲台上讨好听众,目的是要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,获得掌声。他们不会关心信徒的灵命成长,他们关心的是要给人们留下自己有口才、知识、幽默、敬虔等印象。而后,骄傲就尾随传道人走下讲道坛,急于想知道人们怎样评判他的讲道。如果他们得到了取悦,就会欣喜若狂,但如果讲道回应平淡,就感到难受;而对是否有人得救这事,却很少关心。”

因此,清教徒特别强调传道人的谦卑。巴克斯特说到:“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多少谦卑,我们还能够吩咐他人谦卑吗?当我们纵容自己身上的骄傲时,我们还能够去指责骄傲吗?……事实上,骄傲比偷盗或淫乱更邪恶。” 也就是说,传道人最主要的职业危险,无疑是骄傲。

(六)直白

清教徒特别强调,讲道必须直白、清晰、明白。讲道越朴实越好。” 对于清教徒而言,“真理无所惧怕,就怕被掩盖;真理无所欲求,只求清楚地敞开摆放在所有人眼前;毫无掩饰的真理最可爱,也最强有力。”

从中我们可以看出,清教徒不喜欢讲道中夸夸其谈。因为这样做可能会把人们的视线从上帝的话语转向传道人。对于这种卖弄的风格,珀金斯说:“我们所传扬的不是基督,而是……我们自己。” 有人这样说约翰•多德:“那些贫穷而简单的人,去听他讲道之前还不晓得宗教信仰是什么意思,但听了他讲道以后,他们情不自禁地谈论他的讲章。他的讲道……用这些可怜的人自己的语言和俗语……让他们听到了上帝的奥秘,强烈地影响了他们。”

但是,讲道的直白并不意味没有任何深度,而是指讲道要深入浅出。清教徒的讲章虽然直白,但敬虔的有智之士敬仰他们的讲章;他们的讲章虽然深刻,但普通人也能明白。

(七) 态度

对于清教徒来说,讲道是一项最庄严的工作。因为讲道是奉上帝的名讲道。因此,清教徒传道人以祷告预备自己的讲章,并带着恐惧战惊的心登上讲台。丹尼尔•卡吉尔曾经在绞刑架的梯子上说到:“主知道,我登上这梯子时的恐惧战惊要远比我登上讲台时轻得多。”

在这里,可以看出清教徒将讲道视为他们最重要的工作。因为讲道是讲解上帝的话语,并且讲道能使人们走向圣洁的人生道路。巴克斯特说到:“我讲道,就好像那是我最后一次讲道,以后不再有机会,也像一个快要咽下最后一口气的人,向一些垂危的人说话一般。” 这样的态度使清教徒认真预备讲章。

(八) 真理的应用

珀金斯在他所著的《先知讲道艺术》一书中,提到有四点讲道者须依遵的大原则。这四点原则如下:

第一,清楚读出圣经中所引用的经文。
第二,根据圣经本身把经文的意思说出来。
第三,照着经文的原意,总结出几点叫人得造就的教义。
第四,把正确总结出来的教义,用简单浅白的话语应用到人的生活和行为上去。

可以看出,对于清教徒来说,应用是极为重要的。这也正是清教徒讲道最吸引人的特性。应用是讲道的生命力所在;使听众的良知明白如何应用一个重要圣经教义,并使他们对其印象深刻。应用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良知,激励每一个信徒改变自己的行为。就如珀金斯所说:“更新生活,脱离不敬虔。” 

(九)解经式讲道

解经式讲道可以理解为,实用性的解释。也就是说,解经式讲道不仅是一种描述,它还是实际地应用解释的经文。因此,解经式讲道的基本性质是解释一段经文,而且引导会众实际地应用该段经文。

清教徒威廉•埃姆斯说到:“有些牧师用一段经文作为讲道的开始,随后就开始东拉西扯,只是偶尔提一下这段经文,而讲道的主要部分几乎与本段经文的内容无关,这样的牧师是在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们的听众,也忘记了他们自己是谁。”

解经式讲道不仅可以把听众的注意力引向经文本身,并且主观性的看法可减到最低的程度,还能喂饱信徒的属灵需求。因清教徒强调解经式讲道,信徒的属灵生命不仅成长,还成为了属灵的巨人。

(十)圣灵充满与脱稿讲道

众所周知,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。清教徒牧师虽然认识到自己的不配与各种局限,但仍然带着信心的盼望登上讲坛,因为圣灵的能力可以临格在他身上,引导他,并且借着他来工作。 因此,为了给圣灵完全的自由,清教徒建议脱开自己的手稿,并要在环境要求的情况下,随时准备调整自己讲道的过程。

四、清教徒与要理问答教导

清教徒传道人除了讲台的信息宣布以外,还特别重视要理问答的教导。因为,此教导不仅使罪人归向耶稣,还能够加强信徒的信心。并且,还能促进信徒与牧者之间的关系,以及建立敬虔的家庭。

著名的《威斯敏斯特小教理问答》和《威斯敏斯特大教理问答》都是清教徒神学家为牧养信徒,根据《圣经》所制定的。《大教理问答》于1648年7月产生。《大教理问答》用于在教会讲台上公开讲授,而《小教理问答》则用于在家庭里教育孩子。目前,《大教理问答》甚至在欧美教会中很少被关注,反而《小教理问答》的注释和讲道比比皆是。王志勇说:“对于教义和伦理方面都非常贫乏的中国教会而言,《大教理问答》可以说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指南”。

五、清教徒讲道带来的影响

保罗在《罗马书》1:16中说到:“我不以福音为耻;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,先是犹太人,后是希腊人。”基督徒历来相信上帝的话语带有改变的力量。清教徒的讲道,在当时生活的诸多方面带来了巨变。以下是个人与社会生活中清教徒的讲道所带来的变化。

(一)良心

因清教徒忠于上帝的圣言,因此,上帝的判断就成为他们的判断准则。“良心”在这些人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英国著名的牧师钟马田说:“从珀金斯以来所有的清教徒神学家都认同良心是一种理性的功能,一种自我认识和判断的道德能力,处理关乎对与错,责任与功过的问题,并且如同上帝的声音一样,拥有处理这些问题的权威。” 但“良心”的这一功能不是被迫的,乃是自发地在人们心中运行。良心以奇特的方式说话,监督我们内在的动机,是人性中我们所能经历到的。

清教徒把“良心”称为“在我们里面的上帝的代言人和代管者”,“我们心中的侦探”。也就是说,良心不仅如同一个宣布事实的证人,也是一位阻止罪恶的指导者,以及一位评估功过的审判者。

钟马田认为,在那个时代里,清教徒是社会上的光和盐,他们直言反对堕落的消遣(淫荡的游戏、乱性的舞蹈、暴食、醉酒,以及黄色小说),憎恶亵渎的言行,忠实履行一个人的呼召以及在生活中的岗位上尽责。 可以说,对良心的忠诚是所有清教徒信仰的标志。这种对良心的重视,使清教徒在工作、家庭、教育,以及社会参与中努力使上帝得着荣耀。

(二)工作与金钱

清教徒相信上帝是一切万有的创造者。因此,他们拒绝二元论思想,所以,对于他们来说,根本不存在工作上的所谓圣俗区分,一切正当的工作都被视为是圣的。16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•路德用德文字词“召命”来指俗世的责任。也就是,日常世界的活动。 可以说,清教徒延续了这一思想。理查德•斯蒂尔写到:“上帝呼召每个男女……以世上某种特有的方式侍奉他,是为了他们自己和公众的好处。……上帝作为这个世界的伟大统领,将适当的职守和职权范围分配给每个人。” 柯顿•马瑟断言:“每个基督徒通常都有一个天召。也就是说,应该有某种特定的事物……它通常是一个基督徒花最多时间来从事的;他就可以在这一事物上荣耀上帝。” 从这个意义上来看,工作是上帝的呼召,是基督徒活出与上帝关系的一种方法。因此,基督徒可以祈求上帝,在工作中的引领和保守。

那么如何晓得蒙召去做什么呢?清教徒认为一个人“内在的天资和意象”;“外在环境的引领,导致……一种生活方式,而非另一种”;“父母、监护人和(某些情况下)地方官的建议;以及本性、教育或已获得的……恩赐”。他们相信,真正被呼召的人,上帝会赐下完成工作的能力。 因此,基督徒不可轻易从事某项工作,也不可轻易放弃某项工作。基督徒应该用心观察上帝的天召。

劳动必然会产生报酬,因此,就出现了如何看待金钱的问题。关于金钱,对于清教徒来说,财富是上帝的恩赐。但财富上的成功不一定是敬虔的记号。同时贫穷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或可耻的。清教徒认为,“富人必须慷慨地安置并安慰穷人。因为上帝从不白给人恩赐。如果上帝送来财富,那么他一定送来穷人帮你处理财富。”

(三)婚姻与家庭

婚姻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组织,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教会和社会的健康与安全。根据《圣经》的教导,清教徒努力建立合乎主道的基督化家庭。

关于婚姻,清教徒赞赏友伴式的理想婚姻。巴克斯特写到:“能有一个忠实的朋友全心地爱你,这是上帝的怜悯。……对他你可以敞开心扉,交流事物。……有如此亲密的朋友帮助你的灵魂……在你里面激发起上帝的恩惠,这是上帝的怜悯。” 亨利•斯密斯指出:一个好妻子是“只有上帝才能赐下的礼物,我们应当欢欢喜喜地接受这个礼物,就像接受一个他从天上赐予我们的礼品,其上还贴了个标签;‘上帝的礼物’”。

婚姻必然与性生活有关联。在清教徒的观念中,婚姻里的性事不仅是正当的,而且是充满激情的。在清教徒看来,性事也是上帝为了人类的幸福所造的礼物。 性不仅是人类自然的生理欲望,也是一种亲密的联合。但性事应当局限在夫妻关系上。

在家庭方面,清教徒认为家庭的首要目的是荣耀上帝。因为一个基督化的家庭是敬虔社会的基本单元。对于清教徒而言,“秩序良好的家庭自然会在其他社团里产生良好的秩序,当家庭没有良好纪律时,其他社团的纪律也会很糟糕。”  除了这一目的,上帝设立家庭“是为了满足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需求。让我们在今生所遭遇的数不清的困难中,可以通过互相安慰帮助而克服。”

为了幸福的婚姻家庭,清教徒还特别强调家庭礼拜。他们这样关注是因为教会与社会的健康依赖于家庭的敬虔与否。巴克斯特提议,周间的家庭礼拜应该每天两次:“每天早晨起来应该为刚刚过去之夜晚的安歇而感恩……并应祈求在接下来的一天里蒙受指引、保护、供应和赐福……晚上应该为了上帝一整天的怜悯献上感恩,为了当天的罪孽认罪、祈求赦免,并祈求上帝赐下夜间的安歇和保护。”

(四)教育

众所周知,清教徒讲道有学识。他们厌恶无知,与当时的圣公会教士有着明显的对比。这种对无知的厌恶,使清教徒热衷于教育事业,办学成为清教徒主义的标志之一。

当清教徒移居到美国后,创办了很多大学。譬如:哈佛大学、普林斯顿大学、耶鲁大学等。特别值得提到的是,清教徒创办哈佛大学的背后推动力,是“为要避免现今的牧者离世之后,教会的服事陷入无知的境地”。 著名的教育家弥尔顿认为,“教育的目标是正确认识上帝,并通过认识上帝来爱他、效法他、像他。” 这种观点与今日社会看重市场价值的技能有明显的对比。因此,清教徒的教育目标可以说是宗教性的。清教徒最初建立大学,是为了装备受教育的教士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学神学。他们不仅学习用原文阅读圣经、解明神学观点,而且学习数学、天文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哲学、诗歌、历史和医学。可见清教徒承认一般知识的价值。

那么,为什么清教徒对一般知识给予如此肯定?这是因为清教徒认为一切真知都来自于上帝。对于他们而言,上帝已经在两本书里启示了他自己的真理——圣经和大自然。清教徒相信上帝通过圣经赐下特殊启示,也相信他通过大自然赐下普通启示,因此他们完全赞同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研究。 在清教徒看来,上帝是一切真理的泉源。因此,基督教真理与人类或自然真理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。

(五)社会参与

因清教徒传道人,根据《圣经》的教导,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心,因此,对于清教徒来说,基督徒的社会参与是合适的。并且,社会是上帝为今世生活所设立的秩序的一部分。对于清教徒来说,基督徒参与社会行动是为了追求社会公益,因此,所有私人利益必须让步于公共利益。威廉•珀金斯说:“无论是谁……如果他为自己谋利益,完全是为自己,而不为社会公益着想,这个人就背叛了他的天召。” 这样,基督徒,特别是富足的基督徒要多关心弱势群体。有时,清教徒传道人利用讲坛影响物价。有这样一个例子:“基恩是一个商人,因为他定价过高,教会就辩论这事,有些人主张开除他的教籍;但多数人觉得警告处分就足够了。最终基恩被地方官员罚款200英镑。” 但是,清教徒反对不分青红皂白的爱心,坚持资助只能给真正需要的人。他们认为,“不加分辨地施爱……是对社会的危害。它妨碍穷人对自己责任的意识,并使他们不愿认真求职。”

清教徒追求人人平等。他们认为,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。在一个清教徒的宣言里记载说:“在基督里,最贫穷的农夫与最显赫的君王平等。” 这样,由于清教徒的影响,消弱了对等级和头衔的崇拜。通过他们的努力,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被提升。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,清教徒的讲道的确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。

六、清教徒讲道对当今教会的意义

使徒保罗在《罗马书》第一章16节中说:“我不以福音为耻;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,先是犹太人,后是希腊人。”清教徒讲道能够产生如此的威力,就是因为他们相信福音的大能及具备传道人应有的美德。从以上的讨论中,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;

第一, 传道人必须相信上帝福音的大能。
第二, 传道人必须相信上帝藉着宣讲的话语做工。
第三, 传道人当努力具备敬虔、学识、热诚、勇气、谦卑、直白,以及敬畏等态度。
第四, 传道人当相信自己与上帝同工。
第五, 传道人必须相信和期待上帝话语所带来的积极变化。

众所周知,讲道是传递上帝话语的行为。对于基督教来说,讲道如同生命一般。若没有讲道,基督的教会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。因为基督的教会是建立在上帝话语的基础之上(弗2:20)。宗教改革家马丁•路德认为,只要有上帝的话语在宣讲,就有接受的人,那里就有教会。斯托得说:“基督教的真正中心,便是神的道”。

本文原载于“信仰和学术”微信号,本平台蒙允转载,不拥有版权。